3 存在的問題
一是觀念落后,發展意識淡薄。觀念陳舊,固守傳統養殖模式,疫病防控意識差,養殖技術匱乏,養殖戶素質有待提高。二是畜牧業基礎條件薄弱。養殖基礎建設滯后,養殖生產服務支撐體系不健全,畜禽品種改良步伐慢。三是缺少龍頭企業,龍頭牽動力不強。金寨縣目前還沒有上規模的養殖企業和加工企業,養殖規模小,養殖產品檔次低,產業鏈條短,市場控制力弱,牽動不強。
4 發展對策
4.1 結合實際提出發展思路和目標
根據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全縣畜牧業發展要明確“一個定位”,瞄準“兩個市場”,著力“三個提升”,主攻“四大品種”,實現“五項跨越”。明確一個定位,是在發展常規養殖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生態、有機、特色畜牧業。瞄準“兩個市場”,是在滿足縣內畜禽產品充足供應基礎上,重點開發大中城市高端消費市場和養殖產品精加工市場。著力“三個提升”,是著力提升全縣特色養殖業技術水平、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主攻“四大品種”,是在穩定常規養殖品種基礎上,重點發展生態黑毛豬、圈山養土雞、大別山黃牛、有機山羊4 個優勢品種。實現“五項跨越”,是通過5年發展,努力實現特色畜禽產品產量穩步增加,質量顯著提升,品牌逐步做響,銷售渠道暢通,效益全面提升。發展目標是初步構建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建立比較完整的畜牧業的資源、技術和信息體系,力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到2015 年畜牧業產值達8.20 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畜牧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明顯增加。4.2 科學制訂畜牧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畜牧業規模化建設合理調整和科學規劃特色畜牧業生產布局,依據現有養殖條件和優勢,規劃設立畜牧特色養殖區。逐步形成特色養殖帶和養殖集群,加快建立相對集中的特色畜禽養殖基地。啟動以龍頭企業牽動為核心、基地發展為保障、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的養殖產業示范帶建設,增強養殖業綜合競爭力。
4.3 加快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進程
圍繞規模化生產,堅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設的原則,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建設和獎勵畜牧業養殖大戶,鼓勵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壯大養殖龍頭企業,開展養殖示范園創建,開展品牌創建,拓展養殖市場空間,發展休閑養殖業、開展良種繁育。引領飼養方式不斷向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加強標準化養殖環境監管,規范養殖戶養殖行為。對養殖基礎設施建設、良種培育、飼料投喂、養殖管理、病害防治、產品驗收等嚴格按技術要求操作,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檔案。積極開展無公害養殖認證和畜禽產品綠色、有機認證,切實提高生態健康標準化水平,在規范發展中促進畜牧業升級,推動傳統飼養方式變革。
4.4 加快推進畜牧業科技創新
以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紐帶,加快畜牧業科技創新步伐。一是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畜禽良種工程建設,加強地方優良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建設大別山黃牛、黑毛豬品種保護中心。二是加強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促使養殖科技到場入。三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加大畜禽免疫力度,加強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品質保障,完善檢測手段,提高科技監管能力。
4.5 加快推進養殖產品產業鏈升級
積極創造條件,實施市場化運作,建立種畜禽生產基地,加快實現良(苗)種自給,并逐步實現對周邊地區苗種供應,全面提升養殖良種上游生產能力。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以充裕的資源,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吸引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畜禽產品加工或飼料生產企業來縣創辦養殖產品養殖基地,壯大產品供給中游生產能力。引導建立畜禽產品精深加工或飼料生產企業,創造特色品牌,帶動基礎養殖,做強養殖產品銷售下游生產能力,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
4.6 加快推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在堅持發展和保護并重的前提下,著重構建養殖業發展和公共衛生的安全屏障,認真落實畜禽產品的產地檢疫制度,扎實開展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和強制免疫,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快速反應能力,力爭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建立健全養殖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強化養殖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逐步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推進產地認定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依法加強養殖環境、品種、飼料、用藥的監督管理,定期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檢查,開展獸藥、飼料、市場專項整治,從源頭上保證養殖產品質量安全。
4.7 加快推進養殖業融資機制創新
要用足、用活國家和省、市支持老區庫區建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切實做好良種補貼、創業培訓、科技創新、養殖業保險等工作,積極為畜牧業的升級工程提供資金和項目扶持。金寨縣縣政府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養殖戶實行養殖治污直補、購苗直補和貸款貼息。同時充分發揮農業擔保基金作用,積極為養殖大戶提供融資擔保,力爭更多的養殖戶得到金融信貸支持,有效解決養殖戶投入資金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