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18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精品免费在线看_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豬附紅細胞體與弓形體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養殖人才網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立可次氏體引起的一種散在的熱性、溶血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病豬以急性黃疸性貧血和發熱為特征;弓形體病是剛地弓形蟲在多種動物和人的有核細胞內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原蟲病。本文通過對某豬場發生豬附紅細胞體與弓形體混合感染的診治,從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刨檢變化、實驗室診斷、治療等方面對該病進行了闡述。

  1.發病情況

  2005月8月5日我縣韓店鎮某豬場突然發病,我們應邀趕赴現場,經場主講述,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05年7月28日,場主從河南某地購入15頭種豬(其中,長大二元母豬13頭,杜洛克公豬2頭),進場4天后注射豬瘟苗,5天后有3頭豬發病,病初體溫40.2℃—41.6℃,呈稽留熱,可視黏膜黃染、蒼白。病初采用青霉素、鏈霉素、安疼定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體溫下降后很快復發,高燒不退,食欲不振。場主以為是豬瘟,為預防原有豬只發病,原有豬只也注射了豬瘟疫苗,8天后原有豬只相繼有7頭豬不同程度發病。

  2.臨床癥狀

  發病豬只體溫生高止40.2℃——41.6℃,個別病豬體溫高達42℃,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或廢絕,打垛,寒顫,眼結膜先期潮紅,后期變白,全身貧血消瘦,小便發黃大便發干,呈球狀,表面附有脫落的腸黏膜,隨病程的延長,耳朵、腮部、胸前、腹下四肢下端出現紫色斑快指壓不退色。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有的病豬耳殼上形成痂皮,后軀無力,走路呈搖擺勢。

  3.刨檢變化

  病尸消瘦,血液稀薄,血凝不良,呈淡紅色;胸腹兩側皮下呈膠凍樣浸潤,胸腔及心包液呈黃色;脾臟腫大變硬,脹止1-2倍,胃腸黏膜局部水腫,并有潰瘍,皮下黏膜、漿膜倉白黃染;全身淋巴結腫大,表面有針尖到米粒大灰黃色壞死灶,切面外翻;心肌松軟蒼白;肺、心、腎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變化,點狀出血;全身肌肉色澤變淡。

  4.實驗室診斷

  采集新鮮病料,送止我縣動物疫情測報站實驗室進行化驗。

  4.1.血液涂片:首先取采集的血液一滴,滴于載玻片上,血液呈稀薄倒流狀。待血液自然風干后,用姬姆薩染色,放置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有圓形、橢圓形、環形及桿狀閃光小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和游離在血漿中。

  4.2.病料鏡檢:將無菌采集的肝臟、淋巴結、心包積液等涂片,自然風干后,用甲醇固定,姬姆薩染色后鏡檢,均發現有數量不等,呈月牙或香蕉形的弓形蟲滋養物。

  5.治療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以及臨床癥狀和化驗診斷,本病確診為附紅細胞體和弓形蟲混合感染。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以下治療方法,治愈率達93%。供養殖戶參考。

  5.1 .首先將病豬隔離,清掃圈舍,并對豬舍及周圍環境、飼槽等用具用消毒液進行噴灑消毒。

  5.2.對于附紅細胞體:用長效土霉素或強力毒素注射液或附弓注射液、5%貝尼耳3.5mg/kg體重,1日1次,交替使用。

  5.3.對于弓形蟲:首次用磺胺—6—甲氧嘧啶,50—75mg/kg體重,維持量用35—45mg/kg,每日2次。

  5.4.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土霉素。

  6.小結和體會

  6.1.采取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方式,慎從外地購置生豬,確需從外地購入時,要從防疫條件嚴格的豬場采購,購入后要隔離觀察15天左右,待機體恢復后再注射免疫。

  6.2.豬場的免疫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盡量使用單聯疫苗,注射時要一畜一針,杜絕一針多畜,耳號鉗、器械等要嚴格消毒。

  6.3.積極搞好畜舍環境衛生,定期消毒,保持舍內干燥通風,嚴禁飼養貓等動物,并注意加強滅鼠滅蚊滅蠅工作。對于病死尸體及其排泄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6.4.本病多發生在夏秋季節,以仔豬多發,養殖戶應多加注意。

  6.5.附紅細胞體多因長途運輸,斷奶,閹割等因素誘發,且多發生于仔豬,故在應激發生前,應服用抗應激多維和抗生素。

  6.6.一旦發病,飼養人員及用具要分開,不要串圈和混用。

本文地址:http://m.lizu2010.com/industry/html/9121.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囊谦县| 宁都县| 吐鲁番市| 弋阳县| 靖安县| 当涂县| 贵德县| 陆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顺县| 海林市| 囊谦县| 玉田县| 抚州市| 临高县| 疏勒县| 武冈市| 延长县| 沙湾县| 建瓯市| 广饶县| 开封市| 卢氏县| 潢川县| 丰城市| 河曲县| 邯郸县| 永顺县| 育儿| 镇宁| 金川县| 获嘉县| 舞钢市| 同仁县| 土默特右旗| 尼勒克县| 谷城县| 玉屏| 化州市|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