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大工程
(一)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工程
加大(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扶持力度,繼續實施生豬、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力爭擴大項目實施范圍,對畜禽養殖優勢區域和畜產品主產區的生豬、奶牛、肉牛、肉羊、蛋雞和肉雞規模養殖場(小區)基礎設施進行標準化建設,重點抓好畜禽圈舍、水電路、畜禽標準養殖檔案飼養與環境控制等生產設施設備建設。啟動實施草原牧區生產方式轉變工程。通過項目實施,加快提升畜禽養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促進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
(二)畜禽良種工程
繼續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強良種供種能力,強化遺傳資源保護利用,推進畜禽優良品種選育,保障我國畜禽良種數量和質量安全。重點支持畜禽原種場、種公畜站、西部地區擴繁場和精液配送站建設,扶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畜禽新品種(系)選育,建設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和遺傳評估中心。通過項目實施,加快畜禽良種繁育推廣,健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增強畜禽新品種選育培育能力,完善種畜禽生產信息和質量監測體系。
(三)飼料和生鮮乳質量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統一協調、突出重點、各有主攻、優勢互補的原則,著力加強飼料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重點進行飼料安全評價基地、飼料安全檢測和飼料安全監督執法等工程項目建設,建立安全評價、檢驗檢測、監督執法三位一體、部省市縣職能各有側重的飼料安全保障體系,基本滿足飼料管理部門依法履行飼料質量安全職責、保障動物性食品生產源頭安全的需要。針對我國生鮮乳收購站點多面廣,監管基礎薄弱等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重點建設國家級生鮮乳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區域級和省市級生鮮乳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和縣級生鮮乳質量安全檢驗監督站,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配備檢驗檢測設施設備。通過工程項目建設,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能力,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
(四)飼草料資源高效利用工程
繼續實施秸稈養畜項目,在秸稈資源豐富和牛羊養殖量較大的糧食主產區,扶持開展秸稈養畜聯戶示范、示范場和青貯飼料專業化生產示范建設,重點支持建設秸稈青貯氨化池、購置秸稈處理機械和加工設備、畜禽養殖和秸稈飼料加工基礎設施改造以及畜禽品種改良,增強秸稈處理飼用能力,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進程。推動實施優質牧草基地建設工程,支持建設百萬畝苜蓿生產基地,提高優質粗飼料供給水平。支持建設餅粕、糟渣、糠麩等糧油食品工業副產品和草產品優質化加工處理示范基地,為飼料工業提供優質原料。支持建設主要畜禽品種的飼料生物學效價評價基地,提供測料配方服務,推廣精準飼養技術。
(五)草原保護建設工程
大力開展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實施退牧還草、草原防災減災和南方草地保護建設等工程,建設草原圍欄,推進草原改良和人工種草。繼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加大實施力度,完善建設內容,科學合理布局草原圍欄,加快重度退化草原的補播改良,恢復草原植被。推進草原防災減災工程,加強草原災害監測預警體系、防災物資保障體系及指揮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災害防治應急反應能力。實施草原防火工程,建設物資儲備庫、防火站、指揮中心和防火隔離帶等設施設備.加大草原鼠蟲害防治力度,建設監控中心、應急防治物資儲備庫等設施設備。啟動實施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對具有代表性的草原類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和經濟科研價值的草原進行重點保護。擴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實施范圍,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實施南方草地保護建設工程,通過草地改良、人工種草等措施,合理開發草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草原畜牧業,促進草地植被恢復與草原畜牧業協調發展。啟動實施內蒙古及周邊牧區草原畜牧業提質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區草原畜牧業轉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區特色畜牧業發展示范工程。結合國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的實施,抓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區、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區、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項目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和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環境保護區等地區的草原保護與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恢復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草原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